据新华社信息 随着铁矿石新财年长期协议价起算日的临近,各种关于今年铁矿石谈判的讨论再度升温,主要集中于两点:矿商过高的涨幅和可能的定价方式转变。
今年,三大矿山在铁矿石长期协议价上胃口越来越大,其“步步紧逼”的背后,是节节攀升的现货矿价格。对此,矿商的论调是:现货价格是铁矿石市场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,钢厂应该接受这一现实。然而铁矿石价格过高不排除三大矿商操控投放矿石资源节奏所致。对此,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曾在多个场合呼吁,作为同一条产业链上的伙伴,矿商如果把钢厂逼上绝路,最终也会伤及自身。
至于优化谈判的方法,专家建议,可以借鉴同样高度依赖外矿的铜行业原料谈判模式,建立利益风险均衡分担机制。中国铜行业和外商谈判的基准是公开的LME期铜价格,用这个价格减去合理的加工费,就是进口的铜精矿价格。这样确定的原料价格,既是市场化的博弈结果,又确保了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有利润。随着国内钢铁业的整合渐显成效,铜精矿的这套定价机制有望逐步对铁矿石谈判产生影响。
此外,专家预测,铁矿石谈判的持久战不会一直持续。因为中国的粗钢产量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,而且国内钢铁行业的资源掌控意识也逐步觉醒,频频开始“内挖外拓”,加之中资企业在海外收购方面,近年来更是成果丰硕。因此乐观估计,2015年后国内钢铁业在原料价格谈判上的沉重压力会逐步缓解。